未到冬至數九,新能源市場便已寒意逼人。
受補貼退坡影響,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已經連續(xù)5個月下滑,且下滑幅度不斷擴大。據中汽協公布數據顯示,11月國內新能源汽車銷量為9.5萬輛,同比大降43.7%。
其中,純電動汽車產銷分別完成9.6萬輛和8.1萬輛,同比分別下降29.6%和41.2%;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產銷均完成1.4萬輛,同比分別下降63%和54.4%。
“殺機”已現
12月16日,北汽集團董事長徐和誼在2019年全球新能源汽車大會預測,今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的銷量將在115-120萬輛之間,這一數字低于去年的125萬輛的市場水平。不過,他對新能源汽車的市場前景仍較為看好。“眼前的風暴只是陣痛,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(yè)發(fā)展的前景仍然無比廣闊。”徐和誼說。
中國汽車工業(yè)協會副秘書長葉盛基認為,我國在新能源汽車產業(yè)化推動和至向市場化發(fā)展過程中,已經走在了世界的前列。但客觀來看,離完全的市場化還有相當長的路要走。
隨著由政策驅動向市場驅動轉變,在“五連跌”背后,已然展現出埋藏在市場之下的“殺機”——消費者真正的新能源用車需求開始下滑。
而在需求下滑這股“殺機”背后,充電樁配套、性價比低才是真正的痛點所在。
除了配套設施沒有滿足需求外,新能源車產品在性能和質量方面,并沒有達到消費者能夠接受的程度,也是個人消費市場疲軟的原因所在。
今年以來,特斯拉、蔚來等新能源車自燃事件,讓新能源電池安全性成為輿論焦點。
在多起新能源車自燃事故爆發(fā)后,如今更產生一系列“連鎖影響”——全國多地出現有停車場禁止新能源車充電,甚至禁止進場的現象。
此外,新能源車偏低的保值率也對個人消費者產生一定負面影響。
綜合來看,由于市場化階段新能源車產生的多方面問題和劣勢,導致了需求下滑這道“殺機”仍在持續(xù),進而引至如今的銷量“五連跌”。
對于新能源市場而言,“殺機”的出現不是一種意外,而是一種必然。
在此其中,新能源車企如何不斷地戰(zhàn)勝“殺機“,以此贏得自身發(fā)展的“生機”,才是未來破局的關鍵所在。
有人逆勢造車
在跨界造車這條路上,盡管無數先行者已經“頭破血流”,但依然無法阻擋后來者的躍躍欲試。
日前,一家中文名為天美汽車、英文名“Skywell”的汽車品牌突然進入公眾視野。首款汽車為純電動SUV,續(xù)航里程500km,計劃2021年上市。
此外,江蘇天美汽車有限公司計劃到2025年實現產銷30萬臺,累計銷售額近500億元,并成為國內新能源乘用車的一大品牌。
在中國整體汽車市場和新能源汽車市場的雙雙下滑、造車新勢力加速洗牌的當下,天美汽車的規(guī)劃和目標十分激進。
天美汽車的運營主體為江蘇天美汽車有限公司,成立于2019年11月1日,注冊資本2億元人民幣。經營范圍包括汽車整車研發(fā)、制造、銷售、售后服務;汽車零部件研發(fā)、制造、銷售;新能源汽車的技術開發(fā)、技術轉讓等。
值得注意的是,江蘇天美汽車有限公司由開沃新能源汽車集團有限公司100%持股,而兩者的背后則是商用車生產企業(yè)南京金龍,其被人們熟知的主線業(yè)務為生產新能源客車、新能源物流車等。
更為重要的是,開沃汽車的實際控制人黃宏生還是家電巨頭創(chuàng)維集團的創(chuàng)始人。
“盡管黃宏生請的人都是有傳統汽車制造經驗的人。但現在講黃宏生造車成功還為時過早。”在知情人士看來,天美汽車能否成功還要面臨多重挑戰(zhàn)。
首先,從大客車到乘用車,兩者制造水平和工藝完全不一樣。
其次,銷售業(yè)態(tài)不同。大客車不需要拿自己的錢去周轉,而乘用車資金投入巨大,與傳統大客車訂單制生產不同,乘用車無法提前拿到訂單,在汽車上市之前還要經過零部件采購、花大量資金建立銷售渠道。乘用車更加考驗車企的現金流。
“關鍵的也是此一時彼一時,黃宏生進入乘用車的年代不是十年前進入大客車的時代。三年前決定進入乘用車領域的時候,黃宏生沒有預料到補貼突然滑坡。”上述人士表示,“如果做成了就是成功了,如果做不好就是滑鐵盧,還會拖累大客車業(yè)務。”
“天美汽車在這個時候面臨的市場壓力巨大,不僅新能源乘用車沒有補貼了,新能源大客車的補貼也會退坡,黃宏生哪來現金流來補乘用車呢?所以我是為他捏把汗的。”上述知情人士進一步補充,隨著國家的高額補貼退坡以后,南京金龍的資金也會陷入困境,未來天美汽車的風險還是很大。
分拆上市誰能受益?
12月13日,證監(jiān)會發(fā)布《上市公司分拆所屬子公司境內上市試點若干規(guī)定》,一紙公告引爆二級市場。周末時間直接催生了一個新的概念板塊——分拆上市概念。
在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方面,談到分拆上市首先想到的企業(yè)就是比亞迪。
12月3日,據天眼查數據顯示,比亞迪精密制造有限公司變更了工商信息,王傳福卸任該公司董事長一職,由比亞迪聯合創(chuàng)始人王念強接任,新增比亞迪財務總監(jiān)周亞琳為董事。
比亞迪此舉被業(yè)內人士認為是為比亞迪拆分電池事業(yè)做準備。此前,王傳福曾表示,比亞迪要拆分動力電池模塊并進行事業(yè)部制改革。
因此,上市公司分拆所屬子公司境內上市試點后,比亞迪很有可能完成動力電池事業(yè)部和汽車事業(yè)部的拆分。
此外,動力電池符合拆分條件的還有億緯鋰能。目前,億緯鋰能在原電池、電子煙、ETC和無線耳機方面的小型電池,以及車船動力電池方面的事業(yè)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。
在原材料方面,目前拆分意向較大的有橫店東磁。近日,橫店東磁表示,其經營業(yè)務涉及磁性材料、器件和新能源,如在培育中的業(yè)務若能符合分拆上市的相關規(guī)定,橫店東磁亦會審慎評判分拆上市的可能性。
此外,據了解,原材料上市公司中,贛鋒鋰業(yè)也符合拆分條件。
贛鋒鋰業(yè)是全球第三、中國較大的鋰化合物生產商及全球較大的金屬鋰生產商,其核心業(yè)務與鋰電池行業(yè)有深度聯系,在前沿電池技術上也有大量專利儲備,目前,旗下的新余贛鋒已進入TWS耳機電池市場,而據接近贛鋒鋰業(yè)人士透露,其固態(tài)電池研發(fā)也進入中試階段。
在智能汽車方面,四維圖新表示,潛在分拆子公司有四維智聯、六分科技、杰發(fā)科技、中寰衛(wèi)星、世紀高通。
在氫能源汽車方面,美錦能源表示:控股子公司飛馳汽車滿足科創(chuàng)板、創(chuàng)業(yè)板上市條件。
2019年上半年,美錦能源先后投資數百億完善氫能產業(yè)鏈布局。拿下了向氫燃料電池膜電極生產企業(yè)鴻基創(chuàng)能,儲備了實力雄厚的氫燃料電池行業(yè)人才;與嘉興管委會成立氫能產業(yè)聯盟,投資100億元在嘉興市秀洲區(qū)投資建設美錦氫能汽車產業(yè)園;投資400億元在大本營清徐的精細化工循環(huán)產業(yè)園開工建設;擬將投資100億元在青島市西海岸新區(qū)投資建設青島美錦氫能小鎮(zhèn)。
原標題:新能源汽車銷量連續(xù)5個月下滑,造車新勢力加速洗牌